翻译作品的合格标准

一个合格的翻译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一个合格的翻译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最重要的是信息传达要及时准确,好的译者会选择和自己气质相近的原文去翻译,就笔译来说,要能掌握好语境,让读者感受到原作的魅力,口译要能hold住场,把控好场面氛围。这些都需要强大的学习能力作为支撑,优秀的中文能力是容易被忽略的一点,但这对一个翻译的养成至关重要,甚至说它可以决定一个翻译到底可以走多远。
 
        翻译行业容易有一种尴尬,外行评论内行。客户的角度,是翻译市场的尴尬之一,很多客户,并不懂翻译,甚至不懂外语,但翻译是否合格由他们定义,所以客户需要不断的被educate,让他们知道你的付出,纠正不良的价格形成体系。
 
不合格的译文被看成作品,中间经历了那些漏洞?

         总体而言是因为现在的翻译行业缺乏行业规范,或者也可以归结为是出版行业的问题。
  
       现在翻译的市场混乱也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翻译水品的混乱。最初翻译市场的需求是很大的,高薪的名头吸引了很多人涌入这个行业,结果供大于求;加之外语专业大量增设扩招,大批参差不齐的毕业生涌入市场,基数大了,滥竽充数的概率也相应提高了。除了国际上获奖引起轰动的作品,一般的引进图书没有足够的关注度,比如,《乔布斯传》的中文版,前后翻译风格不一致,用词不当处都有,有赶工翻译的嫌疑。但另一方面,出版行业也有其心酸和无奈,“图书翻译不是不愿花时间和钱 而是整个行业本身利润就微薄,根本没有时间和钱。” 所以行业需要监督规范,翻译质量需要实行标准评判。
 
 翻译价格低原因探寻?

        大量学生做的兼职笔译,价格过低;翻译的辅助软件提升;五分之一的翻译需缴纳的税都是市场价格低的原因。不过嘉宾们都表示,机器不可能代替人工翻译,人工智能取代人去做技术翻译是高效的表现。“因为翻译不仅仅沟通语言,更重要的是加强文化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这是机器难以办到的事情。”
   
翻译如何突破自我?

         一,不断提升自己,站在金字塔的最高端;二,就是利用翻译工作带来的资源优势,结合自身兴趣,转行。语言专业学习者最终从事纯翻译工作的人基本上是凤毛麟角,大部分人还是选择当老师或者从事和外语相关的工作,例如国际法或者国际新闻方向不失为很好的选择。比起英语,虽然小语种的起点比英文高,但由于圈子更小,机会也相应少一些。
 
大时代下为何经典翻译难寻踪迹?

        曾经的经典译作很多是老翻译家一个字一个字抠出来的,现在却很少有沉下心来安心翻译的译者了。时代节奏太快,图书出版市场不允许等待,“给你三年时间,盗版书早就卖疯了。所以就三个月,出来什么是什么。”翻译的价格一再被压缩,翻译人才大量流失,过去那个翻译几本书就能在北京买套房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在这个浮躁的,没有安全感的时代里,能够静下心来做翻译并成大家的,一定要心安气定神闲,没有后顾之忧,才能安心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