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育的根本目的(连载之六)

满足国家需求是学校的责任和使命 国标是基于国家总需求和高校英语专业教育总体情况而制定的。校标的制定则应基于细分的国家需求,即行业或企业的需求,和学校的基
        满足国家需求是学校的责任和使命
        国标是基于国家总需求和高校英语专业教育总体情况而制定的。校标的制定则应基于细分的国家需求,即行业或企业的需求,和学校的基础、传统和特色。
        举办英语专业教育的一千多所院校之间存在层次和类型的巨大差异,而国标是每一所举办英语专业的院校都必须努力达到的教学质量标准。国标就好比是所有院校的一个最大公约数。这就决定了,国标是一个基本标准,是一个经过努力绝大部分院系都能达到的标准。因此,发现和细分国家需求,根据各学校的办学基础和传统,以及长期形成的办学特色,精心设计培养目标,并设法满足细分的国家需求是各学校的使命。各学校要避免落入千校一面、培养目标雷同的巢臼,就应该在设定各自的培养目标时特别关注人才类型、国际化和专业知识等方面。
       关于人才类型:人才类型是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概括。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在353个本科专业中,199个专业定位于培养复合型人才,76个专业定位于应用型人才,27个专业定位于创新型,极个别专业定位于研究型、设计型、技术型或通用型,95个专业未确定类型。在62个外语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中,有52个专业定位于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商务英语专业培养应用复合型外语人才,翻译专业培养通用型外语人才,日语专业培养应用型、研究型人才,英、俄、德、法、西、阿等8个专业未确定类型。
       在国标层面,不确定类型自有其考量。特别对于英语专业而言,不宜用某种既定的类型去要求一千多所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大部分学校可以着力培养数量大需求面广的英语专业人才,有条件的学校就应该培养能够参与国际竞争、国际政治经济治理和文化交流的高端人才。对于校标而言,人才类型定位是培养目标不可缺如的要素。各校应该根据各自的办学传统、办学基础和长期以来形成办学特色,首先确定培养的人才类型。
       关于国际化:经济全球化意味着生产的全球化、贸易的全球化和金融的全球化。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我国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要求,“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
       新形势需要有条件的学校培养出国际化人才。但是,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353个本科专业,只有极个别专业在培养目标中有“国际化”的表述,有77个专业把“具有国际视野”作为培养目标之一,其中外语类专业53个。连国际政治和外交学等专业,在培养目标中也未见“国际化”的表述。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具有国际视野”,并进而提出“了解国际商务活动规则”和“能参与国际商务竞争与合作”等目标。外语类专业是最有可能实现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的专业。有条件的学校,应该根据国家需求,瞄准国际化人才的培养。